因为大多数儿童的梦游表现都是“安静型”的。
他们在发作时经常自己的开床,向客厅或者父母的卧室走去。
有时会轻轻低语,还会“正确”回答出问题,而让人误以为是“正常起床”;但他们有时也会做出不恰当的举动。
比如某个8岁的孩子每隔数月就会在晚上梦游到厨房,并在角落撒泼尿后若无其事回房间,若不是某天被晚睡的家人逮个正着,否则还真难破解“尿迹之谜”。
如果认为“安静型梦游”不碍事的话,那就有点危险了!
危害:虽然有些孩子梦游时很安静,但有一系列复杂的活动,如光线昏暗,他们仍能成功的避开障碍物,越过楼梯进入另一个房间。有时甚至会穿越窗户走到街上,自己穿马路。这样是非常危险的,容易造成严重的意外伤害。
另一类“激动型梦游”,他们从睡眠中起床,发作时会伴有激动的表情和较多无意义的乱语。当别人碰他或抓住他时,他的激动程度会增加。
这类儿童在梦游中避开障碍物的能力较差,容易造成对身体的伤害,但他往往能忍受轻微的伤痛。
如果强制叫醒他,人自然会很不舒服,因而会出现一些激动或恐慌的行为。当然也并非绝对,有的梦游者被唤醒后只是茫然。
发作时,家人可以引导其回床上睡觉; 隔天早晨也不要告诉或责备他,避免造成挫败感和焦虑。 此外要注意移除其睡眠周围环境的危险品,避免再次发作时受到伤害。 不要让他们乱跑以免跌倒受伤或者跑到马路上出现意外。
比如说一个孩子的父亲或母亲小时候会梦游,那么这个孩子梦游的可能性就比一般孩子高。
孩子受到惊吓、压力等心理刺激后也会引起梦游。
比如在睡前看了恐怖电影或者经常被家长训斥,会在他的大脑中留下印象,但是他们表达和发泄心理压力的能力受限,入睡后就可能会以梦游的形式表现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