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灵之窗

时间:10/15/2011 5:17:47 PM 作者:刘玲玲(荐稿) 来源:本站原创

     (1619字)   在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,每年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在医生特鲁多(E.L.Trudean)的墓前伫立。墓碑上镌刻着特鲁多医生的名言:“有时是治愈;常常是帮助;总是去安慰。”   这个墓志铭真实地表达了一个道德高尚的医生对待病人的心态,字里行间体现了一种理性的谦卑、职业的操守和医学人文的朴素境界。有时、常常、总是,像三个阶梯,一步步升华出3种为医的境界。   “有时是治愈”——坦言了医学的局限。这种局限既来自每个生命现象个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,也来自医生作为普通人而并非神的特性,坦露了医学作为科学的发展性、延伸性和非万能性。所以,我们必须接受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,也不能治愈每个病人的现实。  “常常是帮助”——规范了医生的职业态度。医生的职业职责就是帮助病人、温暖病人。除此以外的一切行为,都有悖于作为“白衣天使”的基本道德。  “总是去安慰”——除去治病,医生需在病人面前展现出关爱、友善、良好的感知。如果医生已不能对患者提供职业上的帮助,安慰应该是起码的作为。    苍生大医——吴孟超,自有济世之才华,更有济世之心怀,从医68年,一把手术刀救回生命无数,更是从无到有创建了我国的肝脏外科,一步步使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年届九旬,吴孟超没有停步,只因为“见不得病人遭受疾病折磨的痛苦”,让无数病人重燃生活希望,创造和改写了肝脏外科史上一项又一项记录。“一个好医生,眼里看的是病,心里装的是人。”吴孟超说。对于收受病人红包和拿药品回扣,他更是深恶痛绝。“病人生病已经非常不幸,为了治病可能已经花光家里的钱,有的还负债累累。作为医生,应该用最简单、最便宜,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治疗。”
     在卫生事业中,既有吴孟超这样的苍生大医,也有我们干精神卫生事业的无私奉献者,秉着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心,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自己。面对一群有着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,我们没有另眼看待,反而是在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的护理工作中用真诚的微笑、暖心的话语、细致的照顾着他们,让他们感觉这里没有歧视、冷漠,只有尊重和理解、关心和照顾。
     护士长经常告诉我们病人没有贫贱富贵之分,一定要善待病人如亲人。 在我们科室既有失眠、固执、情绪不佳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,也有缺乏自制力躁狂的青年人,还有精神分裂症的年轻小伙,他们希望别人不要把他们当作不一样的人看待。每天早上查房,我们的医生第一件事就是送给病人一个真诚的微笑和简单的问候,然后再给病人检查和治疗,让病人感到很安心和放心,很愿意和我们医务人员沟通交流,有什么困难我们会一起想办法解决。很多精神病人在刚入院一段时间内存在严重的思维障碍,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,不吃饭、不吃药、大小便不知入厕,都是我们的白衣天使不怕脏、不怕累在为他们料理;在护士长的带领下,年轻美丽的护士一次又一次的为老年痴呆患者、瘫痪病人擦洗,一次又一次地为患者换上干净的衣裤、床单、被套,虽然每次都累得满头大汗,我们的白衣天使从不抱怨。病人有时出现精神异常,市区理智,我们工作人员首先想到的就是怎样保护病人,以免他们受伤,我们自己挨打受骂是家常便饭,一句简单的“没关系”,没有责备,只有对他们的理解和包容。“精神病科就像一个小社会,我们在这个小型社会里充当了一个这样的角色,就是促进他们之间相互融洽,能够很好的在一起生活。”
      在当今社会中,各行各业的竞争日益显得激烈。作为一个医生,一定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底线,不能冲破这一道德底线,不冒风险,不贪图利益,才能服务好病人,最终受益是医患双赢的结果多与病人坦诚沟通,不要轻易的揭露病人的防卫机制,维持病人适当的希望,给予关心和支持,经常陪伴病人,使他安心并感受到家人的关怀,尽量让病人表达其愤怒,以宣泄内心的不快,加以安抚和疏导,保护其自尊心,尽可能满足提出的各种要求,加强安全保护,经常沟通.。    苍生大医——吴孟超正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,行医应是仁爱的过程,让医学带上人性温度,常常帮助病人减轻痛苦,恢复健康,提高生活质量!    

电话:0738-8800081 传真:0738-8802002 邮政编码: 417000 地址: 娄底市长青西街(汽车站往西400米)
版权所有:娄底市康复医院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5309号-1 湘公网安备43130202000085号